黑鮪魚(這麽多種類的金槍魚圖鑒,你見過幾種?)
界: 動物界 Animalia
門: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
綱: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
目: 鱸形目 Perciformes
科: 鯖科 Scombridae
屬: 金槍魚屬 Thunnus
種: 藍鰭金槍魚 T. maccoyii
藍鰭金槍魚,又稱南方藍鰭金槍魚,長度185-225厘米,重量大約150公斤。
藍鰭金槍魚為大洋性洄遊性魚類,成群活動,屬肉食性,以魚類、頭足類、甲殼類為食。
藍鰭金槍魚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紅蛋白所致。可以利用泳肌的代謝,使體內血液的溫度高於外界的水溫。這項生理功能使它們能夠適應較大的水溫範圍,從而能夠生存在溫度較低的深海水域。同時高體溫能保證遊泳速度快,瞬時時速可達160千米,但是平時遊速緩慢。
藍鰭金槍魚分布於全球各大洋熱帶至溫帶海域,南半球較為集中,在東南亞的爪哇島,和印度尼西亞海域繁殖。
繁殖季節是從九月到來年三月,在印尼水域產卵,雌魚每個繁殖季節會產卵100萬枚。雌魚8歲性成熟,此時體長大約1.5米。野生藍鰭金槍魚正常壽命可長達40年。
在捕魚船上進行冷凍加工
由於各國政策、活動及漁民們的過度捕撈,已對它們的種群數量造成威脅,個體單位重量也不斷下跌,超過90%的個體已經消失。魚群總數量在濫捕中持續下降,因此國際間開始管製捕撈,但成效相當有限。
東京築地市場宰殺藍鰭金槍魚
日本人喜歡把金槍魚切成生魚片或製成壽司,歐洲及美國人則會把金槍魚弄碎製成罐頭,可製做三明治等食品。
目前圈養金槍魚還未商轉,雖然魚苗的人工培育首先在日本已經完成,但孵育長大中會吃掉體型過小的同類,很難確保中間育成生存率,而且大型金槍魚大到可以出售需要吃掉體重十多倍的飼料,來源還是沙丁魚、章魚等肉類食料,加之飼養要6年以上的時間,並在這期間持續提供十度左右的冷卻鹹水,還需要偌大的水體免得魚以高速撞擊養殖箱,所以目前商業化的金槍魚還處於養殖技術前沿階段。
金槍魚Thunnus,又名鮪(wěi)魚、吞拿魚,為鯖科中的1屬,其中共8種魚類。除藍鰭金槍魚外,此屬種中的另外7種,下麵開始介紹。
北方藍鰭金槍魚,俗稱黑鮪魚或北方藍鰭吞拿魚,生活在大西洋的西部和東部以及地中海和黑海,特色為鰭部為較深的青色,背部至腹部則為銀灰色。
北方藍鰭金槍魚壽命可達30年,體長可達3米,體重約為400公斤。
北方藍鰭金槍魚是重要的食用魚,其肉質鮮美,是製作生魚片的良好食材,一尾上好的黑鮪魚售價在東京往往可以超過10萬美金。因為其獨特的商業價值,全球的藍鰭金槍魚正在遭到濫捕,過度捕漁問題嚴重,魚群動向被魚船配備聲納無所遁逃。因此,藍鰭金槍魚已經被加州蒙特利灣海洋館的海產監視計劃列為“避免食用”。因數量劇減,故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瀕危物種。
但部分集團仍未有理會。例如日本三菱集團便被指摘,不斷在地中海撈捕吞拿魚,囤積居奇以牟取暴利,令北方藍鰭金槍魚麵臨更為嚴峻的生存前景。
而現行雖有保育措施,如國際大西洋金槍魚保護委員會宣布削減藍鰭金槍魚的捕撈量至2011年的二萬噸以下,並縮短捕撈季節至四個月,但仍被批評措施力度不足。
摩納哥於2009年10月16日正式建議,列瀕危的北方藍鰭金槍魚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物種,禁止其國際貿易。
現北方藍鰭金槍魚被列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錄I中。
太平洋藍鰭金槍魚,又名東方藍鰭鮪、太平洋黑鮪,分布於北太平洋熱帶、亞熱帶及溫帶海域,棲息深度1-2000米,體長可達300厘米,為大洋性洄遊性魚類,成群活動。
黃鰭金槍魚,因二背鰭和臀鰭呈黃色而得名,生活全球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,但不包括地中海。
黃鰭金槍魚體長約為2米,體重200公斤左右,棲息在溫暖海域,成群活動,屬肉食性。
長鰭金槍魚,因胸鰭很長,約為體長的30%而得名,生活在全球熱帶和溫帶海洋及地中海,為外洋性魚類。
會進行回遊,屬肉食性,以魚類及烏賊為食。長鰭金槍魚體長約為1.5米,體重60公斤左右。
黑鰭金槍魚,分布於西大西洋區,從美國麻州至巴西裏約熱內盧海域,體長可達108厘米,棲息在沿岸海域,成群活動,屬肉食性,以魚類、頭足類、甲殼類為食。
大眼金槍魚,分布於全球熱帶至亞熱帶海域,棲息深度可達250米。
體長可達250厘米。為大洋性洄遊魚類,屬肉食性,以魚類、頭足類等為食。
青幹金槍魚,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,從紅海至新幾內亞,北從日本至澳洲海域。身體呈紡錘形,體長可達0.7米。棲息在沿海水質混濁的海域,成群活動,屬肉食性。
更多精彩內容,請關注我
讓我們屏住呼吸
一起潛入大海,感受潛水的樂趣吧
Everyone can dive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#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 (0条)